李迅雷:应增权益类资产配置 降低房地产配置

澎湃新闻 2017-05-23

5月21日,在由中泰证券主办,恒生电子等联合主办的FOF私募峰会上,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这轮金融监管未必会导致泡沫消灭,可能只是“稳泡沫”。未来,居民应该增加对包括股票、基金等在内的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李迅雷认为,目前中国大陆居民财富中权益类资产占比太高。虽然近年来理财、信托等产品出现使得居民资产结构多元化发展,但房产、存款等仍是居民财产中占比最重的部分。李迅雷认为,应该增加权益类(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类(如债券、债券型基金等)资产的配置,降低房地产的配置。 


在峰会上的主题演讲和媒体专访环节,李迅雷谈到了关于经济、泡沫、资产配置、楼市、股市等几方面的看法。 


投资机会上,李迅雷认为,2017年市场将存在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同时未来应该更加注重价值投资,需要选择估值水平相对合理的资产进行配置,资产配置方面,看好大消费。 


【谈经济:未来可能没有通胀】 


经济方面,李迅雷认为,中国未来可能没有通胀了。此前,由于整体经济处在弱复苏中,市场担忧中国今年会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今年美国和欧洲通胀均低于预期,而在中国,市场未曾想到猪肉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起不来。 


李迅雷指出,外部因素对中国影响不算太差,而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消费增速放缓、GDP下行能力等根本问题在于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近20年来,劳动人口增速上升,但人口抚养比例在下降,将带来经济增长难以继续的问题;另一方面,2020年后中国劳动力减少或使经济增长出现减速。 


5月20日,李迅雷在其个人公众微信号发表文章称,2010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增长的分界岭。 


李迅雷5月21日解释称,中国在中速增长以后低速增长是一个大的趋势,这是个不可逆的、并且是人口现象,“通过高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这个是短暂现象,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第二个因素,在李迅雷看来,是因为稳增长。“要实现我们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所以说要加大投入,但投入边际效益是递减:我们的经济学原理,经济边际投入线递减,没有一个是递增。通过投资拉动的模式得到的经济增速肯定是往下走。你投资哪怕再增加,经济也会往下走。所以我们目前能够稳增长以付出巨大的代价来实现。” 


【谈泡沫:去杠杆面临两难】 


在李迅雷看来,稳增长带来了包括债务上升、企业杠杆率上升、资产荒、货币超发等问题。而加强金融监管,核心原因就在于前期大量的投入所带来的效果是有限的,但与此同时却催生了货币增量“大得惊人”、催生了金融业的“过度繁荣”。 


“包括我们金融证券行业发展也是非常迅猛;银行业更是如此,去年银行总资产规模增加了好几倍。靠投资拉动必须有银行支持、必须要发债,但是这些钱流不到实体经济,又到金融领域,使得金融泡沫显现出来。” 


李迅雷称,“泡沫其实是无孔不入的,就像水一样,这个地方有泡沫,另外一个地方肯定也有泡沫,包括我们的债券市场同样也有泡沫”。 


不过,李迅雷并不认为有泡沫,就必须破。“目前来讲如果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不会让泡沫消灭,因为监管防范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刺破泡沫就是诱发危机的爆发,这个是一个悖论,如果不让泡沫破灭,又可以持续,势必导致监管力度可能还是有限,这也是我们目前在处理这样一个金融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问题面临诸多的难题,这也是两难的问题。 


李迅雷认为,今年泡沫不会破,但并不能排除未来一定不会破。 


“因为泡沫破了等于又要出现危机,一轮危机下来,经济负增长了,那我们2020年的目标怎么去实现?2020年肯定是节点。”李迅雷称,所以从目前来看,GDP稳增长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监管当然是希望既能够去泡沫又能够稳增长,但这两个目标过去那么长时间都没有实现,都是为了稳增长而去不了泡沫。” 


现在解决方式在李迅雷看来,就是“稳泡沫、稳杠杆”。 


从短期来看,李迅雷认为货币超发的趋势很难改变,资产荒也依然存在,而这轮金融监管并不会导致泡沫消灭,前提是稳中求进,还是要稳住杠杆。 


“泡沫稳住就不错了,政府的杠杆率水平还会继续上升。”李迅雷指出,企业杠杆率水平如果略有下降、居民的杠杆率水平稳住,基本上也能维持目前的经济现状,2020年之前基本还能维持稳定。 


“稳中求进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了。过去我们讲稳中求进是讲经济领域稳中求进,目前全面稳中求进,很多改革要建立在稳定基础上。这个稳是两个含义:一个是经济要稳,第二是金融要稳,两个必须得稳。对金融监管加强,我前面讲到为什么要加强金融监管,因为金融规模过大,有脱虚向实的现象,不能让泡沫扩大,不能让杠杆上升。” 


当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始终存在。 


“任何一个国家去杠杆能去掉都是通过危机,也就是硬着陆的方式来去杠杆的,所以我觉得这恐怕是一种被动的去杠杆方式。但什么时候爆发很难预测。”李迅雷说。 


【谈资产配置:应该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大陆居民财富中权益类资产占比太高。 


李迅雷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虽然近年来理财、信托等产品出现使得居民资产结构多元化发展,但房产、存款等仍是居民财产中占比最重的部分。 


对此,李迅雷认为,应该增加权益类(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类(如债券、债券型基金等)资产的配置,降低房地产的配置。 


其中,李迅雷提及,相对国际定价的资产来看,国内定价的资产泡沫更大,因为货币超发,导致国内资产被大量配置,因而导致国内资产的价格相对来说泡沫较高;而西方的“游戏规则”更统一,即寻求价值、寻求成长,泡沫相对较小。 


不过,受现在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影响,如将市场中通过制度套利、监管规则套利的机会堵上,中国市场中过去不受追捧的公司可能会有估值提升。 


在资产配置方面,李迅雷建议:1.配置金融资产;2.配置具有国际定价的金融资产,如港股、黄金等;3.配置国内定价的、被低估的资产。 


【谈楼市:长期来看房价不乐观】 


楼市方面,李迅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对未来房价不乐观。 


李迅雷分析称,人口拉动房价的主要是发生在2010年之前,2010年以后主要拉动房价的因素是货币,“因为货币的超发引发了房价的上涨,资产荒推动的。” 


而由于人口的因素,李迅雷认为,站在2017年的时点来看,人口因素对房价来说可能更加负面了,“就是我们现在人口流动性在减弱,这样对房价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所以说这从长期来看是不乐观的。” 


李迅雷同时认为,现在来看,很多地方的房价上涨可能是一种“补涨”,而5年以后,房价可能会大幅下跌。 


不过,李迅雷表示,房价可能会在2020年左右出现回落,并不是这两年就出现回落。 


在主题演讲中,李迅雷指出,房地产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个表述,一个是房子不是用来炒,是用来住的;第二个是要防止房价大起大落,不能炒了,价格不能大幅回落,大幅回落也会带来金融风险。 


“先对政策理解一定要恰当,不能误读目前的政策。监管虽然说加强,但是有一个前提不让泡沫破灭,要稳增长。这是很大前提,所以稳中求进。”李迅雷强调,从人口的影响来看对未来房价不乐观,但不是对近两年的房价不乐观。 


【谈股市:今后的套利机会一定会减少】 


股市方面,李迅雷认为,中国股市进入到一个新价格投资时代。 


李迅雷指出,中国股票在过去二十多年,市值越小,含权越大,而现在由于对借壳上市的限制,原先有资源优势的公司,将来其资源在贬值,相对来讲,原先没有资源优势的企业,属于价值投资类,或将得到追捧。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在不断减少套利机会,如果这个社会一直存在非常多的套利机会,这个体制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社会今后的套利机会一定会减少,对于有些物有所值价值投资,那类的企业相对来讲有了投资的机会。” 


李迅雷认为,中国A股估值方法也经过很多年的变化,十年前是创造价值投资,十年以后的现在又开始创造价值投资。不同的是,十年前中国进入到重化工业时代,当时拉动中国经济是三大要素消费升级、世界工厂、重化工业化;而现在经济往下走,之所以看好价值投资是因为金融监管的加强。 


“这轮即便金融监管再严厉,我们的货币存量、居民可投资数量依然是非常大。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还是得配置资产。既然套利机会没有,即便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市场永远还是存在机会。这个机会恐怕跟十年以前又有一点类似,但是跟几年前不一样。” 


其中,李迅雷看好消费领域。 


李迅雷认为,应该把握好结构性的机会,既然经济本身是下行趋势,而且不会大幅下行,所以结构机会还是存在。 


“比如说消费领域。消费跟居民收入增速是相关,现在整体下降,居民收入增速比GDP增速还要低。像家电行业、家居行业、家庭装修等等,跟我们楼市去年买了那么多房子,都需要有装修、都需要有相关的配套,就有这个机会了。” 


而汽车行机会不多,因为一方面汽车更新换代是周期性,现在三年更新换代已经完成;另一方面车购置优惠政策减弱了。不过,李迅雷认为奢侈品消费值得看好,“因为茅台价格上涨也是跟消费相关,茅台价格跟房地产投资增速之间有相关性,我们发现只要房地产投资上升,茅台价格就会上涨,消费量会上升,我从2010年开始跟踪的数据,包括整个奢侈品消费都会上升,为什么?在这轮加杠杆过程中,高收入群体收入增加是比较快,因为资产价格上涨了,这就是在结构性机会上面,我觉得还是存在的,当然跟消费升级也是相关的。” 


创业板方面,李迅雷认为,创业板这轮上涨,持续了三年时间,2016年后这些高成长的股票慢慢有比较差的表现。“我想一定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不用担心,我觉得任何成功转型的经济体都是以经济下行为特征的,中国也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