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建设路南北两片区综合管廊连通

包头晚报 2016-10-21



矩形顶管工程施工现场


10月17日上午,备受包头市民瞩目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的“矩形顶管工程”顺利出洞,用时47天,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工。这项由新都市区实施的工程进展顺利,标志着新都市区建设路南北两个片区的综合管廊形成有效连接网络。作为全国首例采用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技术的综合管廊工程,矩形顶管的顺利出洞对包头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同时为包头地铁在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顶进施工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与施工经验。


19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新都市区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现场时,看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工程承建单位中建公司项目经理张建锋介绍:“2016年,新都市区综合管廊主要实施二期工程,包括建设经三路、纬五路、纬七东路、经六路、经十九路、纬十八路、经十二路等路段管廊。作为国家试点城市,新都市区探索了多种施工工艺,包括明挖现浇法、明挖预制法、矩形顶管法等。其中,为保证包头市交通主干线建设路的畅通,维护包头市正常有序的交通环境,经三路综合管廊穿越建设路采用了矩形顶管法。”


据了解,经三路综合管廊矩形顶管全长85.65米,顶进机头采用五刀盘式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于8月29日上午顺利始发。在顶进过程中,工作人员每隔6小时便会对所有地面沉降点进行监测,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顶进速度与顶力大小,并根据顶进土层地质情况,合理调配减摩泥浆配合比,将管节受到的摩擦力减至最小,实现了全线顶进过程中顶力几乎没有增长的目标。


“不用破土开挖地表面积,不影响建设路车辆正常通行,不耽误市民早晚健步活动。这项技术不仅充分达到了安全性能最大化的效果,同时也创造了历史,成为国内首次将矩形顶管技术运用于管廊建设的试点城市。”新都市区建设协调指挥部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孙义介绍。


地下综合管廊也可以称为“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隧道空间,将分散独立埋设的各种地下管线及架空高压线等全部汇集其中,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共同维护与集中管理。综合管廊是21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优点在于有效集约化利用道路下的空间资源,有效避免“马路拉链”,延长管线使用寿命,提高管线安全性与稳定性。


为提升新都市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新都市区从2013年开始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计划2017年建成并投入运营,项目总投资18.1亿元,建设管廊26.4公里,设计有单仓、双仓、四仓18种断面结构形式,有电力、供热、给水、通信、广播电视、中水、污水、燃气等8种管线入廊。包头市作为全国首批管廊试点城市,新都市区承担了主要工作任务。新都市区综合管廊分三期实施:一期管廊5.8公里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二期管廊共11.5公里,目前已建成约9公里;三期管廊与整体运营将采用PPP模式,共9.1公里,被国家财政部列入第二批PPP示范项目。


据了解,新都市区总规划面积37.2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3.7万,是我市城市形态的几何中心,也是包头市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城市重点建设区域。目前,主要建设核心区规划面积19.6平方公里。近年来,包头市全力打造新都市区成为连接东西、带动南北的新城市中心和包头市新的行政服务、现代商务、文化体育中心,大力推进道路、管廊、绿化、电力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动学校、医院、文化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进万达、中春、富力城等国内知名地产项目,不断强化城市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凸显城市品质,成效显著,打开了新都市区更加全面、快速、良好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