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区真抓实干换来农区新容新貌新气象

乌海日报 2016-06-21



乌达区泽园社区第二居民小组广场


干部入户,上下同心解难题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乌达区实施领导包片责任制,由一名常委包抓一个居民小组。


在第二居民小组,一名常委带领驻村干部、乌兰淖尔镇机关干部及社区干部共10人组成了第二居民小组工作组。在工作中,成员间上下一心,拧成了一股绳,从规划设计、危房改造到美丽庭院建设,事无巨细,处处留下了工作组成员的身影。


拆除违建是工作组的一个大难题。第二居民小组有126户居民,违建户数占到一半,包括厕所、煤仓、车库、圈舍、围墙,这些违建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村容村貌,更影响着工程进度。


针对一时拆除不了的违建,工作组成员在不断入户的同时,发动与户主有关的人员如亲朋、邻里上门谈心。东环路是通往第二居民小组养殖区的一条路。在打通这条路时,遇到了违建的凉房、圈舍。在工作组成员上门说明来意后,许多住户很痛快地拆除了违建,但也有迟迟不拆的,其中一户居民的沙枣树就成了打通这条道路的最大阻碍。工作组成员每天都和户主谈,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康存继更是成了这户居民家的常客;工作组还召开居民议事会,并发动居民、亲属一起给户主做工作,一直坚持了20天,最后终于挪走了沙枣树。


正是因为工作组在拆除违建方面的努力,才畅通了东环路、西环路和各条巷道。如今,居民巷道畅通、村容村貌整洁。


“工作组刚成立时,居民都不认识这些工作人员,做工作很困难。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工作人员走家串户,对居民小组里的人和事都了如指掌,工作也做的得心应手。”康存继说。


工作组成员每天都在村里忙活,许多居民都认识他们,而他们的辛苦付出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可。“经常看到他们,就是叫不出名字,”居民李永文说,“这些干部帮助处理居民小组的事儿,上的和康书记一样的班。虽说是区里、镇里的领导,可这儿已经成了他们的办公点儿。”


包联共建,居民庭院换新妆


从5月份开始,市区两级16户包联共建单位帮扶的126户居民就开始了美丽庭院建设。工作人员每天都走到居民家中,帮助清理垃圾、硬化地面、整治庭院。


康存继的办公室放着电锯、卷尺……“有些木头拆下来,居民舍不得扔,包联单位的同志们就用电锯把它分成段垛起来,实用又美观。这也是建设自然节俭型村庄的体现。”康存继说,“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包联单位与居民间商量着共同建设,全力满足居民的要求;坚持自然节俭型村庄建设原则,退下来的旧砖铺作地面,将能利用上的材料全部利用上。”


沿着巷道走一遭,家家户户围墙整齐,院内或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或正在进入收尾阶段。


烟草公司的几名同志正在给老苏家整理庭院。老苏家地势低,他担心雨水季节院子里积水,烟草公司的同志就协调了铲车,运来了土方,尽量往高垫。“这段时间我们已经锻炼成了能打硬仗的队伍。”相关的一名负责人介绍,前几天,他们为一户居民打通了南凉房,将大门从东改到了南,还在院内重建了煤仓。烟草公司还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号召党员捐款,款项主要用于“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美丽庭院的建设。


苏建平一家由区兽医局帮扶。走进苏建平家,不大的院落里铺上了红的、绿的彩色地砖,花池里的月季、八瓣梅都开着花。一名工人正在给他家安装有线电视。“这个院子的造型是我自己设计的,我还画了一张设计图。我还打算在空地都种上花。”苏建平的话语间透出了对生活深深的热爱。


在美丽庭院建设中,有劳动能力的居民与包联单位一起干,没有劳动能力的居民不时端茶倒水,感谢他们为自己家园建设的付出。


公共设施,文化休闲有去处


在第二居民小组办公室外,红砖铺就的广场已现雏形,近期将完工。这里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小广场,与之相呼应的还有距此处不远的一个“大广场”。


大广场占地1050平方米。在广场东侧,建起了木质的凉亭,西南侧建起了活动室、木质长廊,这些元素成了广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按照设计,广场上还将摆放观赏石,凸显乌海赏石文化特色;计划将居民小组的代表作物黄瓜、柿子和葡萄作成标志,摆放于广场的醒目位置,让来往于第二居民小组的客人一眼就知道这个小组的特色;还将安装多套木质桌椅、健身器械,为居民休息、健身提供方便。同时,第二居民小组将重点打造木质长廊,使其成为文化建设、文明乡风宣传的重要载体。


如今,第二居民小组道路畅通、户户干净,就连在这里生活了多年的居民,有时出门也会发懵,一时想不起该怎么走。


“村子的变化太大了,我们的辛苦没白费。”每每听到居民说起“十个全覆盖”带来的好处,康存继总是忍不住地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