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报告信号:淡化房地产土地财政或退出历史舞台

乐居新闻网 2016-03-09

昨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召开,开幕大戏即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

 

小田第一时间通读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或许第一感受就是政府有意在淡化房地产。在长篇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房地产的内容寥寥数语。这与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这将是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常态。

 

而在提及房地产的部分,大都是重复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但小田还是试图在这份长篇报告里找出一些新鲜的内容,并进行第一时间的解读。

 

2016年GDP目标增长6.5%~7%

 

中央设定的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或许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与此前外界普遍预测的一致,目标保持在了6.5%以上。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说明中央求稳定的决心(保持6.5%~7的增速才能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而这个目标对于房地产来讲或许是个好消息:今年的经济形势比去年还严峻,但依然要保持去年的经济增速,,看来2016年的经济只能靠房地产来立功了。

 

不出意外的话,从中央到地方层面,还将陆续出台稳定房地产增长的政策措施,对于三四线城市楼市库存问题带来利好。

 

财政赤字的扩大与M2增速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两个关键数据或许值得房地产人士关注,即今年政府将加大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个典型的表现是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同比去年增加5600亿。如此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增加,或将预示着政府依靠投资拉动的意愿增强。

 

此外,货币政策更加给力。报告指出今年广义货币M2增速将在13%左右,参照GDP增速,相当于两倍于GDP增长目标。这一点依然延续了过去的思路,而M2保持13%增速对于房地产来讲可谓是重大利好,货币宽松意味着有钱拿地了货币宽松意味着老百姓有钱买房了,货币宽松也意味着老百姓为了守住手中的人民币加快买房了。

 

在货币政策上,报告还提出要统筹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毫无疑问,这些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讲也都是利好。

 

棚改货币化安置

 

或许有一个小点容易被忽视,中央提出来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数量与往年比并不是很大,但强调了一点: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或许这也代表了一个新的工作思路:棚改将不再以房屋的形式为补偿,而是以货币的形式,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棚户区改造带来的拆迁户不仅不再想有拆迁安置房,不仅降低了由此带来的市场供应量增加,而且让拆迁户成为了消化库存的重要力量,一箭双雕。

 

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又这样一段描述:“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

 

具体内容其实是老调重弹,在此前的政策及报告里多次出现。所谓的因城施策也不过是分类调控的换一种说法。但或许就是这种换说法,也表露中央对待房地产态度的转变:以前是调控限制房地产,现在是施策促进房地产。

 

土地财政或退出历史舞台

 

在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一个与房地产间接相关,但又影响深刻的内容,即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报告指出,“合理确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把适合作为地方收入的税种下划给地方,在税政管理权限方面给地方适当放权。”

 

该怎么理解呢?当前的财税体制要深究,还要从朱总理时代开始说起,当时朱总理确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分配制度,由此导致了长时间的“跑部钱进”。在当时确立的财税分配制度导致了地方财政的极大困难,最终这种困难演变成为了“土地财政”,即地方政府依赖卖地获取土地出让金,并成为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毫不夸张的说,过去这些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部分都来自于土地出让金及房地产税收。

 

土地财政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副作用:疯狂的土地出让导致了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问题。深究了说,是当年的财税体制改革导致了今天的房地产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