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未来几年景气难回升

西部商报 2016-01-11

积极顺应消费新模式,提升电子商务在拉动消费的作用;加快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地方商务发展的主要牵引力,发展以嘉峪关—敦煌为核心区域,以武威—张掖—酒泉为主干线的丝路文化旅游产业。昨日,商务蓝皮书首席专家王晓芳研究员就《甘肃商贸流通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发布。

“十二五”期间 我省商务发展呈五大亮点

我省商务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呈现五大亮点:快速推进,国内贸易迈入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1.80亿元,与“十一五”5185.01亿元比,翻了近一番,表明我省国内贸易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水平;定向加力,对外贸易进入新阶段。“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61.81亿美元,与“十一五”265.45亿美元比,增加了196.24亿美元。2013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及2014年实现贸易顺差,均表明甘肃省对外贸易进入新阶段;精准创新,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年攀升,2011年首次突破千亿元,2015年预计增长到7076亿元,年均增长54%,比“十二五”规划确定的25%目标,高出29个百分点,资金到位率和增长率均居西北五省区首位,标志着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取得新突破;向西开放,对外经济合作打开新局面。

四方面建议 助推“十三五”商务发展

针对我省“十三五”期间商务发展,《甘肃商贸流通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提出四方面建议。

建议一:甘肃商务应围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加快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便民化的商业网点建设、规范市场秩序项目建设,加快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进程,着力构建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便民惠民的服务体系。

建议二:以建设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区为引领,增强兰州新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等载体平台的生产科技要素聚集能力。进一步彰显“兰洽会”等重大节会的地域特色和向西开放特色,发挥商会及专业商协会的“以商招商”的纽带作用。利用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中阿合作论坛等多边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发展通道经济。加快国家级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民族特需品基地建设,完善基地产业链,增强基地企业对外贸易竞争力。

建议三:积极顺应消费新模式,提升电子商务在拉动消费的作用。积极采取根本性措施,促进城乡住房消费健康稳步发展,要采取将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需求与“去库存”目标结合,抓紧出台促进农民市民化进程的系列改革,扩大住房消费者的供给总量。加快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构建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供给新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建议四:加快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地方商务发展的主要牵引力,发展以嘉峪关—敦煌为核心区域,以武威—张掖—酒泉为主干线的丝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天水为核心区域,以庆阳、平凉、陇南为组团的远古文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临夏、甘南为核心区域的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民族商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特色物流产业,使之成为全省商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建设兰州综合物资智慧型物流园、天水电工电器仓储物流园、酒泉特色农产品仓储物流园,使之成为面向中西亚、中东欧的国际仓储物流基地,并促进甘肃实体经济的纵深发展。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分析与预测(2016)》

解析专家:住建蓝皮书首席专家何苑研究员

房地产去库存 成未来市场发展主任务

商报讯(记者 李杨) 预计未来几年全省房地产市场虽在宽松政策下会有更多机会,但难以实现较大幅度的景气回升;房地产市场调整进一步深化,化解房地产库存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主要任务。昨日,蓝皮书首席专家何苑研究员就《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分析与预测(2016)》蓝皮书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发布。

房地产市场已止跌复苏走向平稳

在鼓励和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导向下,全省房地产市场缓慢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在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2014年呈现-0.4%的负增长,2015年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5%,房地产市场已止跌复苏,走向平稳发展。我省房地产价格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14年住宅价格增速在31个省市中位居第2位。省会城市兰州住宅市场明显回暖。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政策绩效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加大住房保障供应的政策措施最受居民认可;取消限购、放宽公积金使用等对中等收入居民购房影响较大;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和房产税政策对住房市场短期影响不大,但对中长期市场影响较大。

房地产去库存成未来市场发展主任务

总体看,甘肃房地产的发展态势和市场预期发生较大改变,全省房地产进入发展的新常态,主要表现房地产发展由高增长趋于平稳、房地产市场调整进一步深化、房地产政策调控转向“促改善、稳消费”,房地产市场走向相对成熟和理性发展轨道。预计未来几年全省房地产市场虽在宽松政策下会有更多机会,但难以实现较大幅度的景气回升。房地产市场调整进一步深化,化解房地产库存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主要任务。应继续加大住房公积金对居民购房的支持,支持流动人口和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打通保障房与商品房的供给渠道;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农民进城购房;鼓励团体性购房,引导大型企业团购商品住房。

同时城乡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甘肃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扩展加快,城镇发展质量得到提升。随着兰州新区获批开建,省会城市兰州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7平方公里,占全省建成区面积的28.5%。小城镇发展科学有序,截止2014年底,全省基本实现了建制镇和集镇规划全覆盖。但甘肃城镇基础设施普遍存在总量供给不足,设备老化,尤其是部分中小城市供水不足、排水不畅、交通拥挤、防灾能力较弱等问题仍较突出。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推进,全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重大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将进入一个稳步发展时期。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6)》

解析专家:文化蓝皮书首席专家周小华研究员

文化发展从资源型向创意型发展

商报讯(记者 李杨) 2015年随着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建设的深入,甘肃文化发展终于走向从资源型向创意型发展转变的格局;“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催生甘肃战略地位提升,甘肃从封闭的内陆,走向了开放的前沿,沉寂数年的河西走廊再次成为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文化蓝皮书首席专家周小华研究员就《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6)》蓝皮书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发布。

河西走廊再次成为向西开放黄金通道

据介绍,2015年随着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建设的深入,甘肃文化发展终于走向从资源型向创意型发展转变的格局。“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催生甘肃战略地位提升,甘肃从封闭的内陆,走向了开放的前沿,沉寂数年的河西走廊再次成为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划时代地改写了甘肃政治、经济地位的历史。空间拓展是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为村民、市民打造追远怀旧、文化传承的精神家园。这项建设创造了华夏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的巨大空间。诸如2015年启动的农耕食文化活态传承工程,可帮助全省农民实现收入121亿元。我省地域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跃居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大省前列名次。这是丝绸之路带给我省文化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

存在部分问题 建议逐一解决应对

甘肃文化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消费机制弱化,影响中小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建议把文化消费补贴机制纳入文化产业发展机制。诸如建立甘肃省内地市、县3日游旅游消费补贴项目。选择一个贫困地区做试点,把文化消费补贴和文化扶贫结合在一起。第一年发放的对象应是有荣誉的市民和村民,以利于宣传项目本身的文化意义,传播正能量,带动大众参与省内文化建设;应用对策研究与创意设计能力建设的投入不足。建议从制度建设,政府提供的平台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抓起,做好系统建设;伏羲文化竞争处于弱势地位,其智库建设滞后影响伏羲文化现代化发展,建议以智库的生产力推动甘肃现代伏羲文化建设;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不重视文化品位提升。甘肃文化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文化部门,建议建立工程文化内涵设计问责制度、工程文化内涵考评标准、工程文化内品位提升奖励制度,以推动甘肃文化全面发展。